Skip to Content

Reviews & Articles


M+的廢話
何慶基 (Oscar HO)
at 4:46pm on 19th August 2019





(This article, entitled ''M+’s bullshi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看過楊天帥問M+為何不收「反送中」視覺文化產品的回應,簡直是無名火起。作為M+理念的其中一個構思者,我有需要指出這回覆如何不負責任,醜陋地扭曲M+的基本理念。

M+的構思是以視覺文化為主,當中包括但不限於幾個重點如視覺藝術、設計及流動影像,還有在回覆中刻意迴避了但實際上是展藏重點的流行文化。以視覺文化為本,即包括「所有視覺上有文化藝術價值的表述」,這新路向是要從那狹隘的主流藝術觀走出來,也因應我香港文化的強項,就是街頭、日常生活中那活潑繽紛的視覺文化。

當這獨特的博物館理念起初提出來時,曾引起國際文化藝術界的注意。但從M+現在的回應,發覺視覺文化已不存在M+於思維裡,現只包括視覺藝術、設計與流動影像。建築是什麼時候變成新重點則不得而知,但流行文化這香港文化的重要領域卻在回覆中離奇地消失。可能因為「反送中」的種種創作,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卓越成果。因為不想收藏這些政治敏感作品,便隨意切割其四分之一的主要展藏領域,是不能接受的惡行。 即使不接受流行文化,「反送中」的作品包括海報、版畫、素描…還有M+日早已收藏的網上藝術,用最保守的定義,仍不能將之拒於門外。

說「M+ 是一所視覺文化博物館,而非歷史博物館」,簡直是不看M+原有理念而走出來的廢話。每樣事物,發生之後的一刻都變成歷史。現在M+收藏的,都是歷史產品。M+的原來構思,寫明是「收藏20和21世紀」的視覺文化產品,因此才會巨額購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前衛藝術。很多時候這些作品被重視,是因為其歷史意義。

在M+的基本理念中,有兩點我要特別強調,就是M+強調的「香港觀點」Hong Kong perspective,重視從香港角度來觀看分析;另一強調點是「當下」Now,就是要處理當前香港情況。「反送中」這當前發生,連中央也認為是回歸以來的最大事件,M+竟然置諸不理。M+理論上是為構建香港文化地標,以期立足國際。但其決策人和專業團隊,竟把M+的原來理念粗暴扭曲,來遮掩自己龜縮的虛怯。

至於「蒐集在美學和文化上至為創新的作品與物件」,是典型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或許M+可清晰具體點交待其界定其準則,如何評定美學、文化、創新等準則。現在在你們眼前,是香港開埠以來最耀目的視覺文化大展現,大埔連儂隧道震撼人心、是充份反映當前香港社會、文化狀況的大型公共藝術。流動影像還有剛出現太空館那觀星筆製成的震撼景象。這些影像的紀錄,絕對應歸入香港流動影像文化的收藏中。整天都想著買外國的東西,卻才看不到眼前種種創作的文化、美學和社會意義,不知是腦袋退化就是刻意冷漠。

M+是關於「當下」,現在不少當代藝術館都在處理當前發生的藝術。當有別具特色和意義的藝術發生時,負責任的話便得迅速回應。幹嗎還要等待「經過深入研究,及由專業團隊和相關小組委員會進行詳細討論」 這類跟足程序、慢慢開會處理的官僚廢話,反映出M+已全面官僚化,放棄了藝術機構的獨立、靈活運作模式,也顯示出對文化藝術欠缺應有的尊嚴和熱誠、更遑論對本地文化的承擔。

我不清楚M+ 的購藏守則,一般而言,只要路向原則定好,只要不過某一限額,於特別情況下館長有一定權力去搜購他/她認為是重要的創作。如沒有這權力,基於當前這些藝術可以迅速消失,這些文化界不認識的「專業團隊和相關小組委員會」便得負責任地馬上開會,之後的決定,根據那些標準,向公眾在作個專業、負責任、不官僚不吹水的交待。

M+還未正式開幕,其原有思維已被如斯隨意扭曲、其應對民間質詢的手法已如斯官僚、其處理文化藝術態度上的驚青欠專業,他日M+開鑼後是什麼貨色,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9年8月10日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10 August 2019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