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Reviews & Articles


潘天壽
Gerard HENRY
at 11:57am on 18th February 2012


Captions:
1.《雁蕩山花圖軸》A record of Yandang Mountain flowers. 1963.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Collection of the Pan Tianshou Memorial Museum.
2.《鐵石帆運圖》Transporting iron ore by sailboat. 1958.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Collection of the Pan Tianshou Memorial Museum.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French and is a review of Pan Tianshou’s works.)

對中國現代水墨畫及其歷史感興趣的人,絕不可錯過香港藝術館舉辦的潘天壽(1897-1971)藝術展。他和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同被譽為現代中國畫的四大家。他生活在一個中西文化劇烈撞擊的動蕩時代。他不僅是一個勇敢的探索者、革新家,在其畫作中展現了中國畫的現代性和勃然活力,同時亦是一名教育家、思想家,對中國繪畫和藝術教育的未來發展獨具只眼。

十九世紀現代化的來臨及西方藝術的引進為中國帶來了激蕩思潮。在中西文化間沒有融合,只有激烈的衝撞,其餘波至今未消。由於知識份子和藝術家最為敏感,因此他們是最先感受到衝擊的一群。他們一馬當先,置身於時代的風口浪尖,無可避免地面對一場顛覆傳統的新的嘗試考驗。在中國畫壇,出現了一系列吸收、融合、揚棄的嘗試,展現了這個時代的渾沌亂象。一些藝術家主張全盤西化,拋棄傳統文化;而另一些則取中庸之道,融合兩種傳統,有時先西化,爾後回歸傳統。在潘天壽的同時代人中,黃賓虹和林風眠均負笈法國,放洋歸來後,前者創立了北京藝術學校,後者則創立了杭州國立藝術院。潘天壽則留在中國,在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探索和深思後,他提出了「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的明確主張。他與藐視民族文化遺產的民族虛無主義者作鬥爭,這場虛無主義運動幾令中國書畫遭滅頂之災。他堅決捍衛傳統,為藝術教育和中國書法教育的重振殫精竭慮。

他不滿足於捍衛傳統,還將它加以革新、發展,豐富了傳統的繪畫技巧,創作出剛勁有力、氣勢磅礡、極具表現力的藝術作品,融花鳥、山水於一體。展覽會展出其36件作品,其中有享負盛名的指墨禿鷹圖。這些繪畫史上的風雲動蕩、革故鼎新,說明藝術不是直接發展的,不同的繪畫傳統可以共存共榮,並行不悖。杭州國立藝術院,即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它擁有兩位大師和教授坐鎮,其一為由歐洲留學歸來的林風眠。二十世紀初歐洲畫壇改革之風頻仍,流派紛呈,出現了印象派、新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等等。而另一位則是潘天壽,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教育家和文人,中國水墨畫大師,他開拓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新天地,今天,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Exhibition: 墨韻國風 — 潘天壽藝術回顧展Revitalising the Glorious Tradition: The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Pan Tianshou’s Art
Date: 25.11.2011-5.2.2012
Venue: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中文翻譯: 王人德 Chinese Translation: Wong Yan Tak
原文刊於《東西譚》2012年2月  First published in Paroles, No. 231, February 2012.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