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 Articles
或許我們都是無家的流浪者
wen yau
at 6:04pm on 17th February 2014
圖片説明 Captions:
1. 香港週:身是客 All Are Guests, as part of the Hong Kong Week programme in Taipei
2. 發現新台北 Discover the New Taipei
3. 香港週:漫漫畫雙城 - 臺北80 × 香港90 A Parallel Tale: Taipei in 80s × Hong Kong in 90s
4. 香港飛龍,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Hong Kong's Flying Dragon, in 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
(This article, entitled ‘Perhaps we are all homeless wanderers’,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親愛的台北:
你好嗎?原來我們很久沒見了。
曾幾何時,香港和台灣的關係何其密切。在回歸前後不都是甚麼兩岸三地的交流活動嗎?然後我們的眼睛都只看到了「祖國」。我沒忘懷從大學時代起,台北就像我生命的後花園,讓我不時呼吸既遠且近的氣息。你有通宵營業的書店,也有形形色色的路邊小吃和夜市,扭開電視有無數的頻道,路上都是左穿右插的機車;我們都帶著對一個不太願意歸附的政權的恐懼,我們身上也殘留著一些介乎異國與原鄉的殖民風情……
這次我們久別重逢,是因為一個名為「香港週」的活動。
別說那是打著甚麼經濟貿易的旗號了,就是看到突然在老朋友家冠冕堂皇地推銷自家城市,也夠迷惑靦腆吧?如果舞蹈音樂放映展覽都不過是一個城市的包裝紙,我們要包裝的是甚麼?「人文薈萃、創意無限」?「文化交流」又是甚麼?
我們的城市,真的如我們所想像嗎?
「我們」,又是誰?
那天我在你城穿過大街小巷,常到的老店也還在,捷運還是一直沒了沒完的在蓋,當然台北車站外的天橋早就不見了;那高聳入雲的台北101我只有騎在友人機車後座飆過而無意進攻,那些亮麗簇新的商場張燈結彩,一家大小和旅客們都在偌大的聖誕樹前作狀合照,然後埋沒在一式一樣的連鎖店舖中,好像忘了從前那兒的小房子是甚麼模樣。原被拆除的寶藏巖山村也不是披上了藝術的外衣嗎?仔細的看,或許好多的事物也要在城市的裂縫中消失,差的就是速度罷了。
最近年輕的朋友又嚷著要移民台灣去,而報章娛樂頭條卻忽然吹捧王家衛金馬獎大戰「爆冷」的蔡明亮。那天在香港的電影院終於看了《郊遊》,住在破裂房子的男女佇立在廢墟前的風景壁畫良久不語,在高速發展的城市裏,或許我們都是無家的流浪者,因為家園都只是存在心裏的圖畫。飯是隔鄰的香,月是故鄉的圓。曾經我跟著流行歌學習的是國語而不是普通話,如今還是聽鄧麗君。
你知道嗎?那天在華山看到香港景色和飛龍配上煙花般的觀眾短訊投射到樓房的外牆,我自慚形愧得無地自容。說穿了包裝紙也不過是把流浪者的疏離空虛瞬間變成最老掉牙的麻醉劑,我們帶著行李箱作客,如數家珍卻又面目模糊得無法肉帛相見。是的,我們又是誰?
客氣話還是不多說了。一天我們真切的對望,到底會看到了甚麼?祝
安好
魂游
原文刊於《字花》47期,2014年1月。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leurs Des Lettres, Issue 47, January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