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Reviews & Articles


尚.高克多:一位想像力奔馳的詩人
Gerard HENRY
at 5:15pm on 13th May 2013


Captions:

1. Jean Cocteau, Orpheus with laurels, 1951, Oil on canvas, 65 x 80 cm.

2. Raymond Voinquel, Jean Cocteau drawing, 1942, Photograph (vintage silver print), 13 x 18 cm.

3. Andy Warhol, Jean Cocteau blue portrait, 1983, Silkscreen, 80x97 cm.

4. Jean Cocteau, Innamorati I, 1961, Pencils on paper, 21 x 27 cm.

5. Jean Cocteau, Vaslav Nijinsky in the Specter of the Rose, 1911, 21x35 cm.

All Photos : © Comité Cocteau

© Collection I. Kontaxopoulos & Alexander Prokopchuk Collection of Modern Art, Brussels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written in French by Gérard Henry & Sonia Au Ka-lai 敖樹克、歐嘉麗, is a review of the exhibition  Jean Cocteau - Spirit of the 20th Century Parisian Scene .)

不必問尚.高克多(1889-1963)是誰!他自己會回答你:「我是一個詩人。我是一個作家,有時候我也畫畫,也會為教堂塗抹起色彩來...... 我因為同時從事其他創作,失去了作為詩人的標籤。我活在一個無人地帶。」正如「尚.高克多 ─ 二十世紀巴黎景觀的魅影」香港展覽策展人 Ioannis Kontaxopoulos 所說:「高克多幾乎涉足了每一種創作領域,用盡所有創作途徑來締造他的詩歌,他甚至透過各種創作媒介去重塑詩歌的意象:在他筆下,小說、劇本、評論文章、圖畫、電影等各類作品如泉水湧現。」


不安分的天才

不安分的天才高克多,一位非常好動的天才;隨著他在哪兒都呆不住的性格,他會常常出現在人們意想不到之處;他懷疑所有的學派,而他橫溢的才華卻足以讓他自在地奔馳於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之間:素描,繪畫,陶瓷,掛毯,戲劇,芭蕾舞 (如前衛舞劇《遊行》) 和電影(創作過七部之多)。他自己曾說:「才氣橫溢的人,是無所不能的。有時候,問題卻突然而來:種種偉大的傑作,會不會是各種層出不窮的藉口呢?」高克多早期與前衛立體主義者們談笑風生,其後又與超現實主義者們渡過不少吵吵鬧鬧的日子,可是,始終跟那個完全不喜歡他的布列東 (Breton) 互不理睬。

1 9 0 9 年, 高克多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阿拉丁神燈》(La lampe d’Aladin)。同年,他遇上了作曲家伊戈爾.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 一個對他有莫大影響的人:「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徹頭徹尾地震撼我。1913年在萊辛 (Leysin) 時期,我已是史特拉汶斯基的鄰居,他教懂我打破常規的創作視野,否則藝術只會停滯不前、只能是一個遊戲。」與廸亞格烈夫 (Serge Diaghilev) 和俄羅斯芭蕾舞團的相遇,是他創作生命的另一個關鍵性時刻,他因此而為《玫瑰幽靈》 (Spectre de la rose , 1911) 繪畫素描,也為未來世界級的舞蹈明星尼金斯基 (Nijinsky) 畫肖像畫。

1914年至1916年,高克多在蒙帕那斯和蒙馬特咖啡館流漣期間,結識了不少偉大的藝術家,如畢加索 (Picasso)、布拉 (Braque) 、德蘭 (Derain) 和莫迪尼阿尼 (Modigliani)等。在那兒, 他也認識了詩人阿波利奈爾 (Apollinaire) 和馬克斯.雅各布 (Max Jacob)。與此同時,高克多遇見了令他刻骨銘心的愛人雷蒙德 ─ 一個當時十五歲、但在二十嵗時便悲劇性地去世的少年天才作家。這個早夭天才對高克多啓發良多。


詩人之血

另一位深刻地影響了他,又與他一起創作的藝術家是畢加索:「畢加索教懂我如何跑得比『美』快。讓我來解釋一下。跟『美』跑得一樣快的,只能成為多餘又重復的詞彙和印品。跑得比『美』更慢的,只會成為平庸的作品。一個跑得比『美』更快的人,他的作品貌似醜陋,但卻會強迫『美』跟隨它的步伐,一旦兩者渾然一體,作品會變得美麗絕倫。」1917年,高克多創作了由廸亞格烈夫監製的芭蕾舞劇《遊行》(Parade) ─ 一場奇特而引起爭議,並標誌著與十九世紀藝術永久決裂的前衛演出;當中,埃里克.薩蒂 (Eric Satie) 創作音樂、萊奧妮德.馬辛 (Léonide Massine) 編舞,而畢加索則設計佈景和服裝。

《遊行》令高克多一舉成名,而被他稱為「上了墨的光影」(l'encre de lumière) 的電影卻讓他廣為人知。高克多對流行電影 (諸如卓別靈的電影) 著迷,當熱衷電影藝術的贊助人 Charles de Noailles 在1929年建議他創作一部動畫,他便運用起活生生的真人拍攝了《詩人之血》,這部影片裏的主題日後在他的電影世界裏不斷發展和深化,他自己也成為了電影的中心人物,扮演「作家」這個他戲裏戲外的身份角色。高克多由始至終最鍾愛的主題之一,是 « 奧菲斯 » (Orphée) 的神話,這主題在他的電影裏縈繞不去。高克多以這個神話創作了一部戲劇,還有兩部電影:1949年的《奧菲斯 》(Orphée) 以及他最後一部電影,1959的《奧菲斯的遺囑》(Le testament d’Orphée)。在《奧菲斯》裏,我們通過鏡子進入陰間,遇見的死神是一個美艷的女子,所看到的,是現代的影像混雜了古代的戲碼。《奧菲斯的遺囑》除了呼應《詩人之血》以外,是高克多回歸自己和作品的歷程,從而反思自己的詩歌、畫作和傳奇經歷。他再次成為被自己視為「內心自畫像」的電影裏的英雄。


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假如說尚.高克多創作出偉大的戲劇和電影作品,他更出衆的才華倒是在繪圖藝術和詩歌上的發揮。於他而言,這兩者同出一轍。Kontaxopoulos也注意到高克多的作品裏,「有一條線將影像永遠固定,沒有丁點褪色或任何懊悔的痕跡」。這條線,就像阿里亞德涅 (Ariane) 的線,實際上是Kontaxopoulos 策劃是這次展覽的相關指引線。

適逢詩人高克多逝世五十週年,「尚.高克多 ─ 二十世紀巴黎景觀的魅影」在香港展出。展覽由12個部分組成,包括了1920年至1960年代詩人的圖像創作和他身邊朋友創作關於他的作品:《尚.高克多和他的世界:自畫像和肖像畫》、《神話》、《宗教》、《情色》、《鬥牛》、《馬戲團》、《高克多和舞蹈:俄羅斯芭蕾舞團》、《輪廓線條》、《時尚,戲劇和裝飾》、《高克多,藝術評論家》、《詩人和畫家》、《偉大的藝術家眼裏的高克多》。是次展覽匯集了230件作品中,包括15件詩人以簡單圖像繪製或創作的陶瓷作品。


尚.高克多在香港

尚.高克多在他環遊世界八十天的行程中,於 1936 年5月9日抵達香港後,他體會到:「香港島的骯髒威嚴和舞台般的絢麗遠勝九龍半島唐人街的景色。(……) 香港這條龍時而盤屈交結,時而向四方八面伸延;大街小巷左穿右插,滿佈市集人潮,大小階梯此起彼落,節日彩旗舉目皆是。所有街道台階都好像為宗教巡遊而設,直通皇帝的竹棚。」(《我的第一次旅遊:環遊世界80天》)

令人驚訝的是,巧合地,尚.高克多如張愛玲(曾於1939-1941來港生活的上海作家)一樣,當她說西方人視香港城市如中國歌劇,看在高克多眼裏的香港,也就是一幕緩慢地開展的真實戲劇:「我還記得,不能讓觀眾見識轉場時佈置舞台的神奇和壯觀過程,往往令我和基斯丁安貝拉爾感到遺憾。在香港這裡,一切都讓我想起這點。這裡的街道令我想起舞台佈景兩翼;那些小店和敞開的窗戶可當作化妝間,演技精湛的演員在裡面化過厚膩濃妝,才下來在那紅紅綠綠的街燈下演對手戲。」今天,透過這個儼如「視覺劇場」的展覽,轉而由香港人發現尚.高克多那種脫繮野馬似的想像力。


Exhibition:  Jean Cocteau - Spirit of the 20th Century Parisian Scene 尚.高克 : 20世紀巴黎景觀的魅影
Date: 4.5.2013 - 9.6.2013    
Venue: Hong Kong City Hall - Exhibition Hall 香港大會堂展覽廳

Chinese Translation : Sonia AU Ka-lai 歐嘉麗 翻譯
本文原刊於《東西譚》2013年4-5月
A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Paroles No.237, April/May 2013.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