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 Articles
找尋「文件展13」藝術總監
Oscar Hing-kay HO
at 1:25pm on 28th December 2008
十一月底的卡素(Kassel)相當嚴寒。為了「文件展13」(documenta13),已先後三次來德國。今次會議將決定誰會成為下一屆文件展的藝術總監。這個始於1955年,每五年一次展示當代藝術形勢的大展,去年吸引一百萬觀眾和一萬五千名國際傳媒人,誰問鼎下屆總監位置,傳媒自然虎視眈眈,希望爭先報導被邀請參選者的名單。為保參選者私隱,三天的甄選過程安排得頗秘密。
被邀請成為「文件展」評審會成員,當然感到榮幸,在筆者之前亞洲只有一位日本人曾擔任委員。不過最大收獲,倒是整個評選過程中與其他委員共同構思和討論的經歷。委員會共有八人,除筆者外都是業內嚮噹噹人物,與他/她們一起討論和設計評審過程,是個精彩的策展工作課程。委員會的工作不只是提名、甄選藝術總監,還要訂定評審標準,訂定過程中涉及不少對當代展覽策劃的反思。
委員會首個聚會,便是討論在雙年展泛濫的年代,「文件展」應走的路向:是否重拾六十年前首個「文件展」那強烈歷史回、顧批判特色?過去幾屆的文件展,是否把藝術總監的位置抬得太高?當中一些討論,如重回用眼睛放棄用理論來看藝術的訴求,反映出對當前策展高度理論化的爭議。
訂定基本原則和標準後,年中的第二次會議,委員各自提名心儀的策展人。經兩天討論後最後共同選出十人,然後邀請他/她們遞交計劃書。邀請的標準,除創意和策展經驗外,國際視野和網路以及英語溝通能力,均為重要而且合理的考慮。但這些要求,倒把歐美以外的策展人放在不利位置。以亞洲為例,有機會自行策劃大型國際展覽的地方,基本上只有日本和韓國,同時又有能力流暢地與同業及國際傳媒以英語交鋒的,更屬極少數。最後的名單,自然仍是以歐美策展人為主。
至於那計劃書其實並不要求具體計劃,展覽策劃是個不斷對話探索的過程(如其中一位參選者所說,策展是個不斷取消原有構思的過程),我們需要的是了解他/她們如何為「文件展」定位,以及當前藝術狀況的看法。每位角逐者都需要回應三個基本問題,包括「文件展為何存在?」、「什麼是必需的?(What is necessary)?」,和「採用什麼策展方法?」。不是每位被邀請者都有興趣參加競選,因為總監的工作壓力極大薪酬不高,獲選
者更需辭去現有工作搬往卡素居住。最後共有六人參加競逐,他們提供的計劃書合理地空寬,不過雖然沒清晰策展主題,但都對策展過程有細緻了解,能為展覽建立與不同層面參與者的關係,並能對當前社會、文化、藝術的狀況作出有見地的分析。
有趣地有些觀點各人均頗接近,例如重視教育和公眾的積極參與、以創作者為本而減少策展人的干預,而面對當前經濟危機,不少參選者認為是在文化上進行重新定位的大契機。在11 月30 日的首輪對談中,委員同時發現一有趣現象,在三男三女的參選者中,男的策劃書都跟權力和拆解權力有關,女的反而都關注如何利用展覽,推動慷慨地與公眾、藝術工作者的互動和分享。翌日的第二輪甄選,女參選者全部入局。再度的對談,很明顯對參選者的壓力很大。最後委員選定兩位參選者,二人無論經驗、視野及思維均出眾,只是策展風格上迴異:一人冷靜、有學識具節度,委員都相信她能策劃出優雅有序、思路清晰的展覽;另一人同樣有豐富知識和經驗,但她好像有控制不了的熱情、投入和想像力。對筆者來說,這都是優秀策展的重要元素。最後委員會投票決定甄選這位令人感覺有無限精力的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她原籍保加利亞,現任意大利Turin 的Castello di Rivoli 當代藝術館館長、今年悉尼雙年展的策展人,她在當代藝術方面亦有不少著作。筆者深信她會帶來一個令人透不過氣來的「文件展13」。
委員會的決定循例要交上「文件展」委員會和市議會審議,因為市政府為這展覽注入巨資。在當天卡素市長宴請新任總監和委員的晚餐上,市長清晰指出,委員會的決定一定獲得通。「文件展」能夠全球觸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客、商人和官僚,都有勇氣承認每人都有知識上的局限,把專業決定交與專業的去做。西九文化區若要成為「國際級」,必須建立這種胸襟。
晚宴結束時,大學教授兼科隆Ludwig 博物館館長Kasper Koenig 代表委員發言,他說,委員會甄選Carolyn 是因為相信她有這能力和勇氣去冒險,而「文件展」的精神,就是相信全然的冒險。
四年後,我相信卡素會有個令人興奮的展覽。香港又怎樣?我們有多大膽識和胸襟,可以讓我們的文化工作者去到盡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