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ssues
-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 M+The latest article on a special issue topic is below. Other articles on the same topic can be read by clicking on the 'Archive' year and month on the side-bar.
「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
Gerard HENRY
at 5:53pm on 18th May 2017
圖片說明 Captions:
1. 《號外》雜誌第173期封面, 1991年, 藏品由City Howwhy Limited借出 / Cover of City Magazine, Issue 173, 1991, Courtesy of City Howwhy Limited
2. 李志超, 《演員/歌手劉德華》© 圖片由Helen Lee借出 ©李志超Julian Lee, Andy Lau, Actor/Singer © Courtesy of Helen Lee, ©Julian Lee
3. 劉培基為何韻詩設計的《HOCC Live in Unity 2006》演唱會設計的舞台服, 2006年,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 Costume for Denise Ho’s HOCC Live in Unity 2006 Concert, designed by Eddie Lau, 2006,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Collection,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4. 又一山人/黃炳培,《重慶森林》電影海報, 1994年, M+ 藏品 / anothermountainman/Stanley Wong, Poster, Chungking Express, 1994, M+ Collection
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網頁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written in French, is a review of the exhibition 'Ambiguously Yours : Gender in 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
西九文化區M+展亭最新的展覽《曖昧》從嶄新的角度探索香港流行文化,檢視其為前衛和實驗性的性別身份形象所營造的平台。展覽介紹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粵語樂壇歌手的各種大膽創新的性別形象。
這次展覽首三部份從八、九十年代出發,這時期香港的粵語歌手紅透東南亞,電影工業發展更是位列全球第三。
自六十年代起,香港的流行文化在時裝、建築、設計、雜誌和刊物出現了革命性的發展,香港因為中、西文化混雜而產生一種香港身份,這方面在香港藝術中心於1995年舉辦的一個題為「香港六十年代──身份、文化認同與設計」的展覽有清楚的紀錄。
梅艷芳,忽男忽女的變色龍
是次展覽的展品包括新增的館藏和一些從本地機構借來的藏品,M+希望透過這個名為「曖昧」的展覽,以嶄新的角度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覽聚焦雌雄同體、性別流動等概念,透過造型藝術、設計和流行影像的互動關係。展覽從八、九十年代出發,着重介紹視覺方面的而不是社會方面的影響。展品見證了當年香港樂壇和電影界的偶像美麗奢華的形象,例如粵語流行曲教父羅文1995年告別演唱會上身披奢華艷麗的孔雀羽毛大衣。羅文這先行者為女歌星梅艷芳打開了「曖昧」的大門,她像變色龍一般,毫無困難地變男變女,由風度翩翩的花花公子變成歌舞女郎或美麗的新娘。展覽以羅文、梅艷芳,以及當代流行歌手何韻詩的舞台服飾作開篇,讓觀眾欣賞這些精心設計的服飾所帶來的性別演繹。
男女形象共冶一爐的歌手兼演員張國榮,萬千男女為之傾倒
是次展覽最觸目的是觀眾將會看到令萬千男女為之傾倒的偶像歌手兼演員張國榮與著名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合作設計的服飾。並在關錦鵬的《胭脂扣》(1988年) 的片段再次欣賞到他與梅艷芳的演出。展覽透過杜琪峯的《八星報喜》(1988年) 中的方劍郎 (周潤發),陳可辛的《金枝玉葉》(1994年) 中的阿 Wing (袁詠儀),和法國新浪潮導演王家衛的《重慶森林》(1994年)的失戀警員 (梁朝偉) 等角色來對社會常規下的男性形象提出質疑。
展覽最後一部份展出一些那個年代的一些由陳幼堅和夏永康設計的唱片封套和廣告。文化月刊《號外》邀請才華橫溢的美術指導如張叔平和劉天蘭,以及攝影師梁家泰和鄧伯成等人設計和拍攝封面,運用影像探討各種與社會和文化價值觀相關的議題,其中不乏針對性別角色和形象轉變來引發大眾對主流的男女性別形象的思考。我們也會看到普普流行文化在這方面帶來的影響。流行文化能夠超越地域和文化界限。展品包括日本插畫家田名網敬一 (Tanaami Kelichi) 的一些拼貼作品,而香港藝術家夏永康以王家衛的電影為創作素才,創造出同類型的拼貼作品。此外,還有黃漢明對馬來西亞電影的演繹,石家豪以香港天際線為題材的建築系列,何倩彤探索電影文化的作品。
「M+放映:性別流動」
令人遺憾的是展覽只透過物件、服裝、雜誌設計、圖片等在視覺上表面地探索這問題,卻並沒有深入思考性別身份所帶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一些演藝界萬眾觸目的人物因為性別取向,害怕不被思想保守的社會接受而過着痛苦的生活,最終引至悲劇收場,就好像張國榮,他2003年4月1日的自殺震驚了所有的人。輝煌的舞台下隱藏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真相,很多同性戀者或變性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排擠,被迫隱藏起來或移居到更能接受他們的地方。
「M+放映:性別流動」探索當代流動影像藝術家如何重塑跨界和互換的性別形象。來自不同地區和年代的藝術家,透過劇情片、藝術家錄像、動畫、實驗電影和紀錄片等影像媒介,勾勒世界各地在性別展現上的急劇轉變。
展覽Exhibition :
「曖昧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 'Ambiguously Yours : Gender in 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 @M+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