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藝評


都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 (City Flâneur: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敖樹克 (Gerard HENRY)
at 4:41pm on 8th March 2011


Captions:
1.Photo by John Fung 馮建中
2.Photo by So Hing Keung 蘇慶強
3.Photo by Yau Leung 邱良
4.Photo by Vincent Leung 余偉建
5.Photo by Leong Ka Tai 梁家泰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rench and is a review of "City Flâneur: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exhibition.)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辦一場盛大的攝影展覽,展出五十年代至今的三十四位攝影家的作品,主題為社會紀實。

香港並無一間攝影博物館,故此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一賞平時無法寓目的為數眾多的攝影作品。博物館館長劉鳳霞女士邀請了幾名客席策展人如馮漢紀、黃啟裕、黃淑琪以及著名文化人小西、楊陽及黎健強諸君共襄盛舉,他們對作品的詳細闡釋及精闢論述,為展覽圖錄增添異彩。

展覽名稱裡的Flaneur(漫遊者)系為法文字,令人聯想起城中散步。展覽的第一部份〝街頭攝影〞確也邀我們在曩日及現時的城市中散步漫遊。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移民潮洶湧澎湃,人們為生存艱苦奮鬥。翟偉良和陳拍攝海港和街景,各種生計小行當,如鎖匙匠、糕餅師傅、船夫和木排擺渡人等,還有兒童以及在城市上空飄遊的風箏。邱良是當時最富才氣的攝影家之一,他以法國攝影家羅貝爾.多瓦諾(Robert Doisneau)的手法捕捉了嬉戲中兒童的歡躍活潑以及緊裹在旗袍下的女性婀娜搖擺的豐臀。另一時代的見證是鍾文略的作品,他把鏡頭對準香港大產業之一的電影,他拍攝了正在攝影棚工作、或在幕後準備粉墨登場、又或者幕間休息的既生動又感人的明星照片,反映了六十到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視界。

在這些瀰漫着懷舊情調的攝影作品之後,便是〝社會紀實〞攝影部份。這裡展出的作品更貼近主題,有凸顯聚焦於特異景觀的傾向。如城市建築、寙敗破落的老區、變化中的社會風景,這種傾向在其他國家如美國的攝影界早有先例,這亦說明香港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外間世界息息相連。安杰路.哥密斯長期居住香港,於2009年創辦了人像畫廊,展出他在街上偶然捕捉到的男女形象,意在賦予香港一個面貌。沈嘉豪則拍攝擺姿勢的女性,地點和服飾任由她們挑選,這些女性無意中展現了自己的多方面。吳文正善於將人物如一家人,一些手藝人、小商販安置在他們的店舖裡拍攝,這行將消失的傳統社會的形象。這種社會紀實攝影亦有其鼻祖,這便是法國攝影家歐仁.阿熱特(Eugène Atget),他在上世紀初對各種事物拍下了許多系列紀實照片。同樣,漫遊者這名稱以及這種觀察社會脈搏的態度亦是德國思想家兼批評家瓦爾特.本亞明(Walter Benjamin)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掀起的潮流,這在謝至德的作品裡有所反響。

香港的窄街小巷日漸消失,梁家泰更關注的是這個變化中的城市的一些空間所激起的感情。他的鏡頭並不投向建築的堂皇外表,而是建築的背部,那謙卑、隱藏的背部,這裡牆壁業已頹敗,大自然顯出其威力,青苔、樹根慢慢地吞噬着小巷的老舊牆壁,行人路過於此,更應打足精神,地上隨處都有坑坑窪窪的陷阱。

然而縱觀此部份展出的攝影,鮮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紀實作品,即反映特定時期某一階段、某一群體的較深刻的作品,這似乎有些離題。

展覽轉向〝新地景主義〞攝影部份,由於發展、極端的城市化及人口過度稠密,擴展了城市空間。但這些作品並非寫實主義的,相反,攝影家各有自己的主題,他們或透過城市極端、超現實主義的一面,或透過展現城市嚴酷的景物突顯其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面貌。陳廣源在他的系列作品《梅加浮娜》裡,突出了巨幅人物廣告,其尺寸的龐大,可與建築物本身一比高下。余偉建則以全景圖揭示了正在消失的海岸和島嶼,但見沿岸高樓林立,宛如史前巨石般高聳雲霄。正如他所說,〝這是一曲衰敗但燦爛的古典音樂。〞米高.沃爾夫在拍攝了香港的摩天大樓後,在芝加哥亦發現了同樣無止無盡的玻璃牆,他對城市的透明和偷窺癖頗感興趣,將萬千的城市風光盡現觀眾面前。劉清平卻有特殊的感受,他拍攝的城市風景、藍天甚至室內景象,都有一種超然的、顫抖的純潔,彷彿空氣已被稀釋。

攝影亦是一種適於矯飾和表現觀念的媒介,它可以不再是簡單的拍攝鏡頭,而變成一種可開拓創作新天地的藝術手段。被拍攝、矯飾的事物被展現出來;有些照片則是利用濾色鏡、拼貼、底片處理加以變化改造。展覽會展出了一些彼此截然不同的作品。梁志和和黃志恆把街上抬頭即可望見的一角天空幻變成隨時可供你一嚐的和天空一角完全相似的曲奇餅。又一山人拍攝那可稱為建築死屍的爛尾樓,它們矗立在天底下,儼如一種建築墳場,令人震驚。在《遊行》這一攝影作品裡,朱德群在他的城市風景裡安置上千萬個排列整齊、面貌雷同的人物,以此來揭露香港思維的單一化。馮健中創造重疊的、彷彿向四面伸展開來的建築圖像,以此來紓緩城市的過度密集。尹之聰在他的黑白照片裡則展示了亞洲商業城市燈火通明、光影交織的奇景;而王禾璧卻在灰色陰暗的停車場揭示了一片富於詩意的與大地互相輝映的藍天。蘇慶強則透過底片加工、有時將其燒、劃,將建築和草木融為一體,表現了城市的密集、草木的蔓延,以及超現代化城市的詩情畫意。人們彷彿覺得這城市雖發展迅速,亦迅疾消亡,最終將被自然所吞噬。

展覽假位於沙田的文化博物館舉行,展館雖為較新建築,但內部卻不夠吸引且缺乏活力。這場規模盛大的攝影展被一分為二,分別在兩個展廳展出,因此觀眾切勿錯過另一半,以免抱憾。

(Chinese Translation中文翻譯: Yong Yan Tak王人德)

展覽:《城市漫遊者 ─ 社會紀實攝影》 (City Flâneur: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日期:20.6.2010.–3.1.2011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網址: www.heritagemuseum.gov.hk

原文刊於《東西譚》2010年9-10月
First published in Paroles September- October 2010: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com.hk/paroles/numeros/224/03.htm



作者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