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Law Yuk Mui : Disabled Novel 羅玉梅:《殘話小說》
韋一空 (Frank VIGNERON)
at 3:49pm on 15th August 2011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rench and is a review of Law Yuk Mui's works.)
我雖然亦欣賞那些表現形式欠觸覺感的藝術作品,但不可否認在這些作品身上有某種不透明,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文字加以說明。但這種做法常遭〝觀念派〞藝術家的摒棄,他們總是強調自己的作品是如何〝直接〞,他們又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然而,正因為這種所謂的〝直接〞令他們的作品晦澀難懂,以致廣大的藝術愛好者轉而更欣賞如繪畫或雕塑這些〝傳統〞藝術。
羅玉梅很明顯屬於我們通常稱為〝觀念派〞的藝術家。她的碩士論文的主題,選擇的是仔細研究當代的造型藝術家如何既以書作為創造媒材又作為表現內容,創作了同一主題的系列作品。在她的論文裡,羅玉梅沒有停留在對當代造型藝術如何以書作為媒材進行創作的精采描述,她還清楚地闡明了自己的藝術實踐,為讀者提供了在當代藝術展覽中經常缺乏的一種東西:即造型藝術家所作的思考,她既為自己作品難以理解的視覺空間作了澄清,事實上亦為作品增加了一維輔助空間。
她為碩士學位舉辦的個展內容有她自己以書為媒材製作的物體藝術,一些藝術專著(內容涉及藝術和觀念)以及她特別細心製作的錄像作品(遺憾在錄像作品中非常罕見)。我們看到她的碩士論文對欣賞她的整個藝術作品起了何等重要的輔助作用。但這並非絕對必要,因為她的展覽首先是構思來被人觀賞的,但對於有耐心閱讀的觀眾而言,若讀了她的論文,勢必大增欣賞的樂趣。
她的許多作品和內容豐富的論述可在以下網址查閱:
http://lawyukmui.net/works/selected_works_2010_01.html
我奉勸瀏覽者要全部看完她的錄像和題為《殘話小說》的書,這書名譯成外文可謂困難重重,這也是藝術家構思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可譯成〝殘廢小說〞或〝無效小說〞,書名則可改稱《不吉利話語小說》或《殘言斷句小說》)。
這本書和這個錄像作品的內容由藝術家生活中的種種故事及近年來香港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構成(作品對私人及公眾的極限提出了質疑)。據藝術家本人所言,這本書及這個錄像是一部無聲電影,其中95%是內心獨白…… 其內容是現實、記憶和想象的一場遊戲,各個片段描繪了這個城市人們的心路歷程。
書中和錄像中的某些部份繼續玩着書名引起的語言模糊不清的遊戲。例如,作者要她的年輕朋友將英語You've lost 譯成中文。這個看來輕而易舉的事情卻顯露出充滿意義和矛盾。而年輕人將其譯成含義各不相同的中文,如〝你遺失了〞,〝你將它遺失了〞,直到〝你迷路了〞及〝你賭輸了〞等等(要知道我的大略的法語翻譯不能把問題說清楚,欲將本身含糊不清的英文譯成的各種中文再譯成法文,無疑是如臨深淵……)。
確然,兩個作品中的許多部份都玩着香港生活不斷提供的模稜兩可的遊戲。例如,香港所謂〝民主〞的含糊地位,在中國國慶節解放軍升起五星紅旗時便顯得具威脅性(藝術家問為甚麼在這些以棕櫚樹為背景的畫面上她看不到假節的氣氛)。我們可以無止境地對《殘話小說》作探討,不過既然大家都可上網瀏覽這兩個作品並作出自己的思考,那我也就在此打住了。
(Chinese Translation中文翻譯: Yong Yan Tak王人德)
原文刊於《東西譚》2011年5-6月
First published in PAROLES Mai / Juin 2011 Nº 228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com.hk/paroles/numeros/228/10.htm
我雖然亦欣賞那些表現形式欠觸覺感的藝術作品,但不可否認在這些作品身上有某種不透明,它們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文字加以說明。但這種做法常遭〝觀念派〞藝術家的摒棄,他們總是強調自己的作品是如何〝直接〞,他們又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然而,正因為這種所謂的〝直接〞令他們的作品晦澀難懂,以致廣大的藝術愛好者轉而更欣賞如繪畫或雕塑這些〝傳統〞藝術。
羅玉梅很明顯屬於我們通常稱為〝觀念派〞的藝術家。她的碩士論文的主題,選擇的是仔細研究當代的造型藝術家如何既以書作為創造媒材又作為表現內容,創作了同一主題的系列作品。在她的論文裡,羅玉梅沒有停留在對當代造型藝術如何以書作為媒材進行創作的精采描述,她還清楚地闡明了自己的藝術實踐,為讀者提供了在當代藝術展覽中經常缺乏的一種東西:即造型藝術家所作的思考,她既為自己作品難以理解的視覺空間作了澄清,事實上亦為作品增加了一維輔助空間。
她為碩士學位舉辦的個展內容有她自己以書為媒材製作的物體藝術,一些藝術專著(內容涉及藝術和觀念)以及她特別細心製作的錄像作品(遺憾在錄像作品中非常罕見)。我們看到她的碩士論文對欣賞她的整個藝術作品起了何等重要的輔助作用。但這並非絕對必要,因為她的展覽首先是構思來被人觀賞的,但對於有耐心閱讀的觀眾而言,若讀了她的論文,勢必大增欣賞的樂趣。
她的許多作品和內容豐富的論述可在以下網址查閱:
http://lawyukmui.net/works/selected_works_2010_01.html
我奉勸瀏覽者要全部看完她的錄像和題為《殘話小說》的書,這書名譯成外文可謂困難重重,這也是藝術家構思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可譯成〝殘廢小說〞或〝無效小說〞,書名則可改稱《不吉利話語小說》或《殘言斷句小說》)。
這本書和這個錄像作品的內容由藝術家生活中的種種故事及近年來香港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構成(作品對私人及公眾的極限提出了質疑)。據藝術家本人所言,這本書及這個錄像是一部無聲電影,其中95%是內心獨白…… 其內容是現實、記憶和想象的一場遊戲,各個片段描繪了這個城市人們的心路歷程。
書中和錄像中的某些部份繼續玩着書名引起的語言模糊不清的遊戲。例如,作者要她的年輕朋友將英語You've lost 譯成中文。這個看來輕而易舉的事情卻顯露出充滿意義和矛盾。而年輕人將其譯成含義各不相同的中文,如〝你遺失了〞,〝你將它遺失了〞,直到〝你迷路了〞及〝你賭輸了〞等等(要知道我的大略的法語翻譯不能把問題說清楚,欲將本身含糊不清的英文譯成的各種中文再譯成法文,無疑是如臨深淵……)。
確然,兩個作品中的許多部份都玩着香港生活不斷提供的模稜兩可的遊戲。例如,香港所謂〝民主〞的含糊地位,在中國國慶節解放軍升起五星紅旗時便顯得具威脅性(藝術家問為甚麼在這些以棕櫚樹為背景的畫面上她看不到假節的氣氛)。我們可以無止境地對《殘話小說》作探討,不過既然大家都可上網瀏覽這兩個作品並作出自己的思考,那我也就在此打住了。
(Chinese Translation中文翻譯: Yong Yan Tak王人德)
原文刊於《東西譚》2011年5-6月
First published in PAROLES Mai / Juin 2011 Nº 228
http://www.alliancefrancaise.com.hk/paroles/numeros/228/10.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