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兩個優秀展覽
何慶基 (Oscar HO)
at 7:28pm on 19th October 2016
圖片說明:
1. Benny Lam,〈樂觀面對〉,《侷住》展覽。以鏡頭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向社會中默默付出、堅毅一群致敬!
2.《剖白》展覽現場
圖片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網站及臉書專頁
(This article, entitled ''Two great exhibitions'',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當藝術逐漸變成拍賣行、商業畫廊的展銷品,當藝術只停留於金錢、自我中心、虛榮和「少年維特」式簡單哲理思維的時候,看到實在又沒妥協創意而且重拾社會意義的藝術時,是個令人振奮的警喜。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現正舉行的《侷住》以及《剖白》,是兩個值得觀賞的展覽。
除開記者招待會和上街示威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是少數社區機構多年來持續地舉辦展覽,主要以攝影加上文字敘述,展示社會不公和弱勢社群的困景。拍攝這類社群藝術照片殊不簡單,要在不妥協作品藝術質素之餘,又要尊重被拍攝者的首要位置,不能把對方淪為搞美學玩創意的工具。同時間在展示貧窮、被邊緣化等惡劣處境時,要維持被攝者的尊嚴,引發的是關注而不是同情或可憐。社區組織協會多年策劃這類攝影展覽,走出無數卓越這類社群藝術作品,研究香港攝影的,此類攝影絕對是應該重視的香港獨特攝影流派。
2012年攝影工作者Benny Lam為以「侷住」為題的展覽,從天花角度下觀劏房那極端擠逼惡劣的非人環境,效果震撼,廣為社福界和藝術界注目。四年後他再推出另一系列劏房影片,展覽前有機會看到一兩件作品,當時反應只是一般,因為發覺此新系列攝影當中夾雜鮮豔色彩,擔心作品開始玩弄藝術形式,讓形式搶奪了內容(form taking over content),面對已被邊緣化的弱勢社群,這是危險的措舉。但當作品全面展出時,發覺強烈色彩不單反映一些心理效果,也是透過色彩的對比凸顯不同形式的矛盾和張力,個別作品色彩更像個暴力的侵犯。劏房的超乎想像的惡劣環境已極震撼,色彩更加強力了那壓逼的張力。
最令人感遺憾的,是劏房的極度惡劣環境,四年來政府叫過無數口號,仍無絲毫改善,唯一改變的是劏房租金卻大幅提昇。
另一展覽《剖白》,位處汝州街269一樓的SoCO畫廊,且週末始開放,觀看的機會有所局限。但展覽的策劃方向不單在SoCO的策展傳統,即使在社群藝術策展傳統中也有其突破性。
《剖白》展覽是要推動對釋囚的關顧和諒解,讓他/她們重新走進社會。弱勢社群展覽,容易把觀眾擺上較高位置下望,要求公眾以同情心善待弱勢社群。這態度可能居心善良,但對已身處不平等位置的弱勢社群,猶如在傷口上撒鹽。這展覽的最大特色,是從那「攝影—敘述—引起公眾關注」的策展模式,帶入新思維。雖然展覽仍包括釋囚的照片和故事,以及家人朋友的說話,試圖從較人性和私人的角度,讓觀眾了解釋囚面對的種種問題。
釋囚最為人所咎責的,是他/她們曾經犯罪,即使已承受牢獄之苦,出獄後仍受到社會無形的譴責。展覽嘗試擺脫那不對等的「沒犯罪人原諒犯罪人」模式,改而從「人誰無過」角度,鼓勵觀者自我反思繼而以對等身份看曾犯錯的人。每個人都曾犯錯,只是有沒有犯法和被正式起訴定罪。即使沒犯法,從道德角度也罪無可恕,例如拋妻棄子、父母病危不顧等。生命中都有些事情我們抱撼終生。
展覽其一主要部份,是展出曾公開收集公眾的「悔過書」,包括不同階層由小孩到長者,以不記名形式述說他/她們深感遺憾的事,由不聽爸媽話、在便利店偷東西、到冷待家人,以至跟好友的女友發生關係等,夾雜在釋囚獄犯懊悔自己的罪行的「悔過書」,透過「悔過書」的展示、手稿投射和口述錄音等,配合部份釋囚照片和故事一起展出。展覽沒把公眾放於高位去要求關懷諒解,而在對等情況下說:「因為我們都會犯錯」。有這反省的心便會更見包容,也不會輕易對他人作批判。誠如耶穌所說:「誰若沒有罪,就向她擲石」。
SoCO策展團隊展覽的這兩個卓越的展覽同時間舉行,提醒我們藝術還可以有更豐富,更能發揮社會功能和展現人性一面。在對藝術漸失信心的年代,算是個小小的鼓勵吧。
瀏覽更多資料:
《剖白 - 在囚及更生人士》展覽 @ SoCO269展覽館
《剖白 - 在囚及更生人士》展覽計劃
《侷住 - 2016基層房屋攝影展》 @ 城中綠洲
原文刊於2016年10月13日《立場新聞》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13 Oct 2016
1. Benny Lam,〈樂觀面對〉,《侷住》展覽。以鏡頭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向社會中默默付出、堅毅一群致敬!
2.《剖白》展覽現場
圖片來源: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網站及臉書專頁
(This article, entitled ''Two great exhibitions'',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當藝術逐漸變成拍賣行、商業畫廊的展銷品,當藝術只停留於金錢、自我中心、虛榮和「少年維特」式簡單哲理思維的時候,看到實在又沒妥協創意而且重拾社會意義的藝術時,是個令人振奮的警喜。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現正舉行的《侷住》以及《剖白》,是兩個值得觀賞的展覽。
除開記者招待會和上街示威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是少數社區機構多年來持續地舉辦展覽,主要以攝影加上文字敘述,展示社會不公和弱勢社群的困景。拍攝這類社群藝術照片殊不簡單,要在不妥協作品藝術質素之餘,又要尊重被拍攝者的首要位置,不能把對方淪為搞美學玩創意的工具。同時間在展示貧窮、被邊緣化等惡劣處境時,要維持被攝者的尊嚴,引發的是關注而不是同情或可憐。社區組織協會多年策劃這類攝影展覽,走出無數卓越這類社群藝術作品,研究香港攝影的,此類攝影絕對是應該重視的香港獨特攝影流派。
2012年攝影工作者Benny Lam為以「侷住」為題的展覽,從天花角度下觀劏房那極端擠逼惡劣的非人環境,效果震撼,廣為社福界和藝術界注目。四年後他再推出另一系列劏房影片,展覽前有機會看到一兩件作品,當時反應只是一般,因為發覺此新系列攝影當中夾雜鮮豔色彩,擔心作品開始玩弄藝術形式,讓形式搶奪了內容(form taking over content),面對已被邊緣化的弱勢社群,這是危險的措舉。但當作品全面展出時,發覺強烈色彩不單反映一些心理效果,也是透過色彩的對比凸顯不同形式的矛盾和張力,個別作品色彩更像個暴力的侵犯。劏房的超乎想像的惡劣環境已極震撼,色彩更加強力了那壓逼的張力。
最令人感遺憾的,是劏房的極度惡劣環境,四年來政府叫過無數口號,仍無絲毫改善,唯一改變的是劏房租金卻大幅提昇。
另一展覽《剖白》,位處汝州街269一樓的SoCO畫廊,且週末始開放,觀看的機會有所局限。但展覽的策劃方向不單在SoCO的策展傳統,即使在社群藝術策展傳統中也有其突破性。
《剖白》展覽是要推動對釋囚的關顧和諒解,讓他/她們重新走進社會。弱勢社群展覽,容易把觀眾擺上較高位置下望,要求公眾以同情心善待弱勢社群。這態度可能居心善良,但對已身處不平等位置的弱勢社群,猶如在傷口上撒鹽。這展覽的最大特色,是從那「攝影—敘述—引起公眾關注」的策展模式,帶入新思維。雖然展覽仍包括釋囚的照片和故事,以及家人朋友的說話,試圖從較人性和私人的角度,讓觀眾了解釋囚面對的種種問題。
釋囚最為人所咎責的,是他/她們曾經犯罪,即使已承受牢獄之苦,出獄後仍受到社會無形的譴責。展覽嘗試擺脫那不對等的「沒犯罪人原諒犯罪人」模式,改而從「人誰無過」角度,鼓勵觀者自我反思繼而以對等身份看曾犯錯的人。每個人都曾犯錯,只是有沒有犯法和被正式起訴定罪。即使沒犯法,從道德角度也罪無可恕,例如拋妻棄子、父母病危不顧等。生命中都有些事情我們抱撼終生。
展覽其一主要部份,是展出曾公開收集公眾的「悔過書」,包括不同階層由小孩到長者,以不記名形式述說他/她們深感遺憾的事,由不聽爸媽話、在便利店偷東西、到冷待家人,以至跟好友的女友發生關係等,夾雜在釋囚獄犯懊悔自己的罪行的「悔過書」,透過「悔過書」的展示、手稿投射和口述錄音等,配合部份釋囚照片和故事一起展出。展覽沒把公眾放於高位去要求關懷諒解,而在對等情況下說:「因為我們都會犯錯」。有這反省的心便會更見包容,也不會輕易對他人作批判。誠如耶穌所說:「誰若沒有罪,就向她擲石」。
SoCO策展團隊展覽的這兩個卓越的展覽同時間舉行,提醒我們藝術還可以有更豐富,更能發揮社會功能和展現人性一面。在對藝術漸失信心的年代,算是個小小的鼓勵吧。
瀏覽更多資料:
《剖白 - 在囚及更生人士》展覽 @ SoCO269展覽館
《剖白 - 在囚及更生人士》展覽計劃
《侷住 - 2016基層房屋攝影展》 @ 城中綠洲
原文刊於2016年10月13日《立場新聞》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13 Oct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