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藝評


流離狀態的無盡空間
何慶基
at 3:09pm on 20th December 2008


近年有關本地流行文化的展覽數量遞增,現於文化博物館展出的《兒童樂園:羅冠樵的藝術世界》,正是這類展覽的典型例子,該館在這方面的努力應予肯定。不過展覽也凸顯了文化機構在策劃演繹流行文化展覽時的一些局限。

基本的局限,是過去的冷漠造成作品嚴重流失。欠缺資料搜集和研究,令有系統的購藏和演繹工作舉步為艱。《兒童樂園》展覽中的作品均為七十年代及其後之作,正反映出這無米炊困境。另一較鮮為討論的,是對流行文化展覽的演繹。

如何策展流行文化?

策展流行文化難度甚高,當M+推出展藏流行文化的理念後,梁款及雷競璇均不約而同地問:博物館如何策展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到處都是,擠滿商場店鋪,很多時候它們擺設於公眾空間,效果比放在博物館還要好。除非博物館能提不同的認知和欣賞經驗,否則把流行文化放進博物館實屬多餘。

展覽策劃是文化演繹過程,優秀的策展人可以是個「指標設定者」(canon maker),把文化產品放在歷史、社會和文化處境內,反映及解釋集體心理、文化現象,令觀眾對自己歷史文化有更深層的認知。商場內的「流行文化展覽」,只求建立繽紛宜人景象以誘發消費。博物館演繹流行文化,其成敗取決於能否把展品帶進另一層次的深入探討和演繹,不能只停留在「細膩生動、稚氣傳神、多姿多采、對藝術的堅持和追求」等基本上可用於任何展覽的敷衍膚淺一般性描述。

本地流行文化展覽的典型成功例子,要算九五年在藝術中心展出,由田邁修主力策劃的《香港六十年代:設計與身份》。這展覽觸及時裝、工業產品、漫畫報刊以至電影電視,從中西矛盾、殖民政府策略性定製造「摩登」文化以抗衡共產中國,以至六七暴動後殖民政策改變製造「大歡愉」流行文化景象等議題,層層勾劃一個獨特「香港文化」的構成。缺乏這深層演繹,舊流行文化尚可從歷史角度當古物觀之,當代的流行文化倒不如把它們放回商場去。

羅冠樵的流離狀態

羅冠樵在《兒童樂園》的創作,肯定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資產。從策展角度來看,如何為這些作品定位?他的創作又如何反映出本地文化的特色?前文提及羅冠樵的思鄉情懷,是香港難民文化的表徵,流落異地緬懷故鄉的流離狀態,在其他本地藝術如文學中亦不鮮見。這失去樂園的過渡者心態,為香港創作加添了特別的地方色彩。

九十年代中期筆者曾訪問羅冠樵,原要研究其《兒童樂園》插畫,他卻要求不要看那些「用來搵食」的東西,而要看他的山水國畫。他的反應令筆者困惑,何以那些普遍被認為是他最卓越的創作,在他眼中竟是不值得認真處理的搵食工具?心想,或許香港最優秀的藝術,就是在這不大經意的搵食情況下創作出來。

逃難來港的文化工作者,在五十年代的艱苦日子,往往陷於羅冠樵形容為夾於兩難的痛苦狀況:想認真從事藝術創作,又要為兩餐張羅。而獨特的香港文化,正是在這「夾心狀態」中走出來。

在英國人地方,避難所變成了家,故鄉和理想一樣的遙不及。現實是要生存。《兒童樂園》由友聯社出版,獲美國政府間接資助,自有其政治動機,但羅冠樵倒堅持編輯自主性。在艱難日子,《兒童樂園》令羅冠樵可維持生計,但說該刊物純是為搵食有欠公允,羅冠樵希望在不談政治的前題下,為兒童提供正面教育和認知中國文化的機會。與此同時,學西畫的他在工餘時改畫國畫,希望把西畫元素帶入國畫。對他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創作。

夾心之內空間無限

如果感情上羅冠樵是心繫順德家鄉,理想上他的對象更是整個中華文化。但有心中國卻歸不得,寄人籬下,追求理想變成私人的探求而非大型社會運動(羅冠樵在國內曾參加抗戰宣傳隊),在有限資源下能爭取到機會從事點點嚴肅創作時,往往如他的山水畫般謹慎凝重。反而如《兒童樂園》一類為生計的攪作,卻釋放無限創意,遇上香港的自由空間,創意更得以釋放,《兒童樂園》就是在這環境中走出來。事實上,羅冠樵在《兒童樂園》上取得的讚賞,遠比其國畫多。即使今天比較其國畫和插畫,仍不難看見兩者的在風格、題材和表現手法上的差距。最近和羅冠樵交談,他也承認來港後在《兒童樂園》的工作,是他創作上的大解放。

老一輩文化人,尚有秉承開拓文化的情意結,其後土生的「無根一代」,在毫無文化承傳的包袱下,創意更無邊界。我們可訕笑港人敷淺無根沒理想,但我們靈活、創意高,左抄右借也無半點羞愧,也何嘗不可以是創意無限的文化資產?正因為我們曾經自由放任,也因此曾經做就了「乜嘢都得」的無厘頭文化。

把羅冠樵與無厘頭文化拉上關係近乎無稽,但他的《兒童樂園》插畫,卻標誌著香港難民文化的獨特創作環境。被羅冠樵形容為「十分幸苦的夾心狀態」,正是為香港文化製造了不少瑰寶的獨特狀態。

(羅冠樵的兒童失落園二之二)

展覽:《兒童樂園 ─ 羅冠樵的藝術世界》(Children's Paradise: The Art of Lo Koon-chiu)
日期:30.10.–26.11.2008
展場: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五〕
查詢:852 2180 8188
網址: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main.asp



作者搜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