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藝術議題

- 西九文化區 / M+

最新的專題文章如下。如欲閱讀有關同一議題的其他文章,可再點擊右下角資料庫的年份和月份。

與林鄭司長談西九
何慶基
at 9:27am on 20th August 2015


(This article, entitled ‘Talk with 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 Carrie Lam about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梁振英上場三年,政績乏善足陳。政改方案被大比數否決後,林鄭司長宣布改而集中改善民生、跟進西九。為港人做實事值得稱慶,雖然此乃政府一早應做的份內事,只是玩盡三年政治而輕民生,始出現當前局面。改善優化市民生活,不能只講撥款扶貧,還要顧及其他層面如居住、教育、環保等生活素質的改善,包括市民在文化藝術上的參與、欣賞和文化身份的確定等。

公眾總以為藝術是放在博物館內和自己無大關係的東西,實際上文化藝術不單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素質,更重要的是它確認、保留我們的共同歷史、經驗和文化。文化上的連繫和認同,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無形但重要動力。街坊認同愛護社區,區內街道也清潔些,人際關係親和些。藝術對歷史的覆述、透過文化藝術活動結聚社群,優化社區環境,世界各地大不乏例子。但當文化藝術精英化到置公眾的文化經驗不顧時,它變成與公眾脫節的小圈子遊戲。最令人氣憤的,是這些私家玩偶卻要是花無數納稅人的錢製造出來。

香港市民對參與或欣賞藝術態度冷漠,是不爭的事實。官員和文化機構高層往往輕佻地把這冷漠解釋為港人對藝術的無知,必須予以「教育提升」。高傲但文化眼光如豆的文化精英,鮮有自我反思此冷漠,是否因為自己搞的「藝術」未能呼應市民的文化經驗、滿足其文化訴求,或是因為專業上的疏懶,未認識本土文化之豐盛。現代社會刺激有趣東西多的是,公眾又何須走來藝術館「被教育」?香港人、本土文化究竟什麼時候會為我們的文化精英所尊重?

由於位置特殊,現代史上小小香港為各方文化人結聚地,由反清宣傳物、滿清遺老書法、到三十年代西畫前鋒如李鐵夫、余本,到抗日期間成為宣傳基地,到國共內戰地下共黨的人間畫會,還有四九年後上海文化南遷和西方文化衝擊,還有其後流行文化由武俠小說、《兒童樂園》、老夫子、13點,到電視電影文化、粵語流行曲,都與市民生活緊密相扣。本土流行文化的影響力,遠及亞洲甚至更遠。

西九推倒重來,政府廣邀文化界重新構思。經近一年商討,視覺藝術方面的建議,是個以香港文化為焦點的M+藝術空間(叫「博物館加」Museum Plus是認為博物館不再能滿足現代社會需要)。M+激進之處,是聚焦於「視覺文化」而非「視覺藝術」,在文化演繹上意義重大。極簡化地說,此舉是擺脫「藝術」框架,把所有「視覺上有文化及藝術意義」的都放在可展藏之列。為令公眾更易明白,亦為未來執行者提供落腳點,M+訂定四個主要領域,包括視覺藝術、設計、流動影像和流行文化。最特別的是對流行文化的重視,不單因為它最能呼應香港市民的文化身份和經驗,更重要的,是確定流行文化是香港的重要文化成就和資產。M+理念初出時,引起國際關注,這指定要從「香港角度」出發的計劃,被視為第三世界嘗試在西方主導的國際藝術架構外,建立一套尊重自己文化語言和身份的獨特嘗試。不再單是以西方文化藝術,或是那些獲西方確認、使用西方當代藝術慣常語言的藝術為主導。

遺憾的是M+團隊營運多年,本土流行文化的研究、購藏仍虛無漂渺。去年乾脆從先前提交的計劃書內四大領域中,拿掉流行文化,解釋是把它溶入其他藝術之中。流行文化成為四大主題的原因,是要強調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獨特發展體系和語言。對大都連廣東話都不懂的M+外國專家團隊,不理解本地流行文化可以理解。但不理解便要嘗試了解和學習,而不是把它掃進地氈底。

久為殖民地薰陶的文化決策層精英,如不迷戀西方文化,也浸淫於水墨古玩,鄙視「俚俗」的本土流文化,當本土流行文化交與不認識也對它不感興趣或不尊重的人統領後,在M+中消失於無形是早定的命運。無論搭多少天橋通往佐敦油麻地,M+如果在內容和語言上不能接近群眾,最後只會變成西九海邊豪宅區的住客俱樂部。

兩三年前,市面上有一何劍士真迹,只賣三萬多港元。何劍士何許人也?他是清末香港漫畫家,不少研究視他為中國第一位政治漫畫家,是現代香港以至中國漫畫藝術的重要先導者,M+理應有知識和網絡去搜集這些作品。與其動不動以千萬元購買一般港人不感興趣的大陸當代藝術,不如改變態度多做點研究搜索,減輕西九財赤之餘收藏會更對本地人更有意義。當作品如何劍士真迹被私人購藏後,市民可能永不再有機會看到這些令我們自豪的文化資產。這又是誰的錯?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2015年7月8日。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Apple Daily, 8 July 2015

 



作者搜尋:

TOP